受疫情沖擊以及地緣政治等原因影響,德國國內市場機構不斷評估供應鏈安全風險,尤其是關于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偛课挥谀侥岷诘牡聡鳬fo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報告指出,連續六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的中國在德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德國無法突然間切斷同中國的經濟往來。
根據Ifo經濟研究所對4000家與中國有進口生意的企業及批發、零售商進行的問卷調查,46%的企業表示需要來自中國的上游產品。數據顯示,雖然從中國進口并在德國加工的上游產品占比7%,低于美國和歐盟國家,但其依賴性在化工工業領域和電子裝備領域仍然表現得比較突出。其中德國化工領域27%的關鍵原材料從中國進口,電子裝備領域也占到21.4%。
報告提到,在原材料方面,德國對中國的依賴性較大。調查顯示,德國生產電動發動機的原材料65%從中國進口,制造風輪和電動汽車必不可少的稀土如鏑、釹和鐠,需要百分之百進口;中國在光伏板領域原材料和技術均占據優勢,整個歐洲的自產能力只占5%至6%。
為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提高原材料以及銷售市場的多樣性,報告要求德國聯邦政府向歐盟施壓,推動歐盟同拉美國家自貿協定的審批,同時,歐盟也應該提高與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簽署貿易協定的政治意愿,為歐洲企業進入對方市場降低門檻。
但德媒認為,德國工業離不開中國。德國新聞電視臺稱,自 2016 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德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僅去年一年,兩國之間的商品貿易額就高達 2454 億歐元。如報告作者之一鮑爾所說,德國無法突然間切斷同中國的經濟往來。若德國突然與中國經濟脫鉤,供應鏈將被打斷。而且,如果政治性地拉遠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也意味著離開中國大市場。
德國研究機構已非首次“警示”所謂“對華依賴論”。有德媒此前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報告報道稱,德國在經濟上同中國的紐帶過于緊密,德國在華子公司和生產基地的數量不斷增加,對華投資越來越多,德企轉移到中國的技術越多,將來中國就越不會在乎德國合作伙伴。
不過,這一觀點與客觀事實及德企的實際行動恰恰相反。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上個月引述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調查報告表示,96%的德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其中71%的德資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高峰指出,2022年前兩個月,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109.1%。
德國聯邦統計局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德國的外貿中,中國的重要性正穩步上升。中國是德國重要的海外市場,其汽車以及零部件、機械設備、數據處理設備、電子電氣和光學產品等每年都大量銷往中國。該局本月4日公布的報告稱,2021年,中國大陸是德國海港集裝箱運輸的*大合作伙伴,占當年德國集裝箱吞吐量的1/5。集裝箱運輸*重要的10個合作港口中有4個是中國港口,包括上海港、寧波港、深圳港和青島港?!经h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